藥物與生物的反應一般是正相關的,所以得到的結果容易重復和分析。而環境條件,主要是溫度和濕度,對農藥和生物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因此試驗的生物測定需要相對控制環境條件,使影響因素盡可能穩定。仍然可以利用特定的恒溫恒濕設備進行室內控制,同時使用精密的檢測儀器和嚴格的檢測方法,還在標準化純種的室內飼養被測昆蟲種或品系,盡可能消除或減少條件或人為因素造成的差異,提高試驗。
5、 農藥測定和分析方法農藥測定和分析方法:1)線性:分析物響應的線性范圍應至少比分析物的指示濃度大20%。至少測定3個濃度,每個濃度測定兩次。應附上線形圖、斜率、截距和相關系數。測得的斜率可以證明響應和分析物濃度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在指示值的20%范圍內,結果不應明顯偏離線性,即相關系數(y)應大于0.99,否則提交方法還必須提供如何保持該方法有效性的說明,如果故意使用無線性響應的方法,也必須給出說明。
至少重復5次樣品測定,并簡要評估結果,包括相對標準偏差RSD%%。如果認為合適,測定中的偏差數據可以用Dixons或Crubbs 試驗進行檢驗,但在舍棄某些結果時,必須明確指出,并說明產生偏差數據的原因。數據結果的合格性應基于修正的霍維茨公式:RSDY < 2 (1-0.51 OGC) x 0.67,其中C-1樣品中的分析物濃度以小數表示。
6、 農藥田間藥效 試驗可以分為哪幾類?以農藥為主體的系統化田間試驗(1)田間藥效篩選。在毒性試驗的基礎上,將新合成的化合物或新組合物加工成不同的劑型,并在現場進行篩選。(2)田間藥效評價。通過設計不同劑量、不同施藥次數和施藥方法,考察其對主要防治對象、作物產量和有益生物的影響,總結其實際應用技術。(3)具體因子試驗。試驗專門用于綜合評價田間藥效或闡明生產中提出的問題,包括環境條件對藥效的影響、不同劑型藥效的比較、農藥混劑的增效或拮抗作用、抗雨水沖刷能力以及在作物和土壤中的殘留等。
7、 農藥蚯蚓毒性測試是什么?農藥蚯蚓的毒性試驗為:農藥短時間內(一般為14天)對蚯蚓的毒性作用,通常以LC50表示。用于評價農藥對土壤生物蚯蚓的影響,為農藥的登記和指導以及農藥的科學合理使用和農藥在土壤中最高允許濃度的制定提供基本依據。毒性試驗:包括條件準備和正式兩個階段試驗。有條件準備:主要包括土壤和蚯蚓的準備和準備試驗。目前,在評價塑料的生物降解性時,一般按照歐盟EN13432或澳洲AS5810的標準評價體系對塑料制品進行評價。
即使塑料制品已經通過了重金屬和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生物降解性和崩解性能已經確定,我們仍然無法確定塑料制品崩解后的殘留土壤能否無害化進入大自然,能否以環境可持續的方式用于農林牧的種植、養殖和生產活動。因此,生態毒性試驗是進一步確認崩解土壤對生態環境是否有毒的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