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蟲孵化后在豆莢上形成白色繭,一只成蟲可產50200粒卵。一般每只豆莢左右產卵3粒。剛孵出的幼蟲藏在袋子里2個小時左右,頭露在外面。吃12個小時就可以咬穿豆莢進入豆莢。豆莢在螟蟲發生嚴重的地區,應避免豆科作物連作。種植豇豆時,應盡量選擇遠離豆科作物的地塊,種植豆科作物的地塊應與水稻或玉米輪作,這樣可減少螟蟲源豆莢輪作。因為豆莢蛾屬于蛾類害蟲,所以需要在齡期前掌握幼蟲,進行化學防治。
4、豆角葉心里有薊馬什么時候打對豆類葉花薊馬施藥的最佳時間是凌晨3點至9點之間。此時,豆類的花瓣展開,薊馬主要在花內活動。此時噴灑農藥,大大增加了藥液對薊馬的噴灑量,增加了薊馬成蟲的死亡率。實踐中,農民施藥時間在摘豆后,建議選擇觸殺和內吸作用的農藥加殺卵的農藥,交替使用。建議如下:配方A: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50g 70%啶蟲脒10g內吸或70%噻蟲嗪10g殺卵劑B:5%多殺菌素30g 5.7%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50g 殺卵劑C:15%吡唑醚菌酯40g 5%多殺菌素30g。
5、什么是哪些 農藥可以預防大豆害蟲豆莢蛾和蚜蟲是大豆秋季的害蟲。如果你選擇了合適的農藥,這種害蟲將被阻止,大豆將長得更好。以下是各時期大豆病蟲害的管理方法:播種后7-10天用10%吡蟲啉10-15g防治豆莖蠅和斑潛蠅;播種后25天左右,每畝用2.5%水劑15-20毫升或18%殺蟲劑200-400克防治大豆縱卷葉螟;開花末期用20%三唑磷100-150ml防治豆莢蛾和蚜蟲。
開花結莢時要特別注意銹病的防治。當豆葉銹黃時,用粉銹靈1000倍液及時防治。幾種常見的大豆病蟲害及其防治方法:1 .大豆胞囊線蟲病癥狀:寄主受傷后,根系表現為根系不發達,根瘤減少,須根增多。發生規律:大豆胞囊線蟲生長發育的最適溫度為1728,低于10不能發育。防治方法:2.5%涕滅威乳劑2.5公斤,10%粉胺磷顆粒劑2公斤。上述化學品主要用于土壤處理。
6、大豆開花時期什么時間打藥最好?最好在大豆開花的傍晚打農藥。大豆開花就不用噴農藥了。如果噴農藥,可以噴葉面肥。大豆在開花期可與矮壯素或哌甲酯復配,使其結莢更好,也可與硼肥配合使用,提高大豆的整體產量。大豆結莢時,噴施磷酸二氫鉀并添加適量氨基酸葉面肥,可避免大豆在過度生長后期過早衰老。大豆在初花期用20g多效唑每桶水噴灑,以控制旺長期和增加產量,在初夾持期噴灑一次,在全夾持期再噴灑一次,以控制害蟲。常見的大豆害蟲有紅蜘蛛、豆莢蛾等。生產中選用對照藥物,包括阿維菌素、阿維菌素苯甲酸鹽、阿維菌素苯甲酸鹽。
7、豆角的蟲害用什么藥打好?豆子常見的害蟲有:蚜蟲、紅蜘蛛蛾。鹽堿農藥,吡蟲啉等都可以。會有很好的效果。防治蚜蟲的有很多農藥,常見的有兩種農藥。抗蚜威是一種選擇性殺蚜劑,具有觸殺、熏蒸和葉面滲透作用,能有效防治除棉蚜以外的所有蚜蟲,對有機磷抗性的蚜蟲也有效。殺蟲劑見效快,但殘留期短。對作物安全,不傷害天敵,是綜合防治的理想藥物。溴氰菊酯是毒性最高的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之一,對棉鈴蟲、紅鈴蟲、菜青蟲、蛾、煙粉虱、蚜蟲、盲蝽、蝽蝽、葉蟬、葉蛾、毛蟲、尺蠖、建橋蟲、粘蟲、蝗蟲等害蟲有較好的殺滅效果。
8、豆角有蟲噴什么 農藥?不同病蟲害噴灑的藥物不同,如下:1。病蟲害的預防和控制。菜豆蚜蟲主要吃葉綠素,葉綠素影響光合作用,使菜豆長勢不佳,影響結果。處理方法:在陽光明媚的早晨露水干后或下午日落前,用40%樂果乳油8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噴灑滅殺。2豆蟲這種害蟲用有刺的口器吸取幼豆的嫩汁,使受害的豆子長勢不佳,干癟消瘦,品質不佳,不能食用。
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也可在晴天下午至黃昏噴灑。3豆花斑馬這種害蟲專門吃豆花,弄得花里胡哨卻不真實,藥物處理:在陽光明媚的早晨或傍晚,用25%中科美靈10001500倍液或90%敵百蟲800倍液噴灑,殺滅人參兩種病害。1菜豆枯萎病的癥狀:從下部開始,葉片邊緣出現不規則的漬水斑,然后葉片會變黃甚至枯死,植物表面還是會出現粉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