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赤霉病殺菌劑應在齊穗期噴灑預防,一旦發生就來不及了,小麥赤霉病可侵染小麥的各個部位,主要侵染穗部,引起穗腐病,小麥赤霉病,一旦發生就很難防控,小麥赤霉病防治的關鍵是做好抽穗揚花期的噴藥工作,初花期噴一噴三防-2農藥,對照小麥赤霉病農藥必須交替使用,防止產生抗性,小麥赤霉病是一種氣候性疾病,主要危害小麥耳。
小麥赤霉病是一種氣候性疾病,主要危害小麥耳。其發生的主要因素與小麥抽穗開花是否遭遇連陰雨有很大關系。如果是雨霧天氣,針對小麥 赤霉病的有效且性價比高的產品有:戊唑醇、苯醚甲環唑、井岡霉素戊唑醇、氰戊菊酯、咪鮮胺等。盡量不用農藥和復配劑,因為抗藥性嚴重,防治效果差。初花期噴一噴三防-2農藥,對照小麥赤霉病農藥必須交替使用,防止產生抗性。
如遇連續陰雨天氣,雨后立即補第三次藥!注意防治的最佳時期。抽穗期天氣晴好氣溫高時,小麥會邊抽穗邊開花,所以抽穗期可以用藥。氣溫低日照少時,小麥抽穗后開花,初花期用藥為宜。該病最重要的條件是-2赤霉病始花期至終花期。因此,在小麥 赤霉病的抽穗開花期,要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如果小麥抽穗開花期遇到持續的陰雨或大霧天氣,一定要在雨前噴灑藥劑。
小麥赤霉病防治的關鍵是做好抽穗揚花期的噴藥工作。第一,抓防控期。如果抽穗期陰雨連綿,有可能擴散時,噴灑時間宜早不宜遲。以10% 小麥抽穗至初花期噴第一次藥,間隔5-7天,再施第二次藥。二是選擇優質的防治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克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75克,每畝噴灑50公斤水或50克稻瘟酰胺和30公斤水。三是掌握用藥方法。噴藥時,重點放在小麥耳上,均勻噴灑。如果噴完藥后下雨,雨后需要再噴一次。
3、怎樣用生物 農藥防治 小麥 赤霉病?小麥赤霉病可侵染小麥的各個部位,主要侵染穗部,引起穗腐病。小麥開花至乳熟期間,小穗穎殼出現漬水淺褐色斑點,隨后蔓延至整個穗部。氣候潮濕時,感病小穗基部出現粉紅色粘液層,后期產生類似煤塵的黑色顆粒。小麥抽穗開花期間,雨水多,雨天多,濕度大,病害可流行。有利環境持續的時間越長,病情就會越嚴重。細菌量少,氣候干燥多雨時,病情較輕。但在部分小麥種植區和個別年份,小麥抽穗開花期溫度極低,不適宜發病。
4、 小麥 赤霉病什么時候防治,用什么藥小麥赤霉病殺菌劑應在齊穗期噴灑預防,一旦發生就來不及了。化控效果赤霉病與噴期密切相關。一般情況下,初花期開花率10.20%時用藥最好。每隔57天吃第二次藥。一般來說,一年第一次施藥保護花期,之后根據病害品種抗性和天氣變化決定是否第二次施藥。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第一次噴灑量不足或錯過防治期,防治效果會受到很大影響。補救辦法是均勻仔細地噴,劑量加倍。
5、 小麥防治 赤霉病用什么藥小麥赤霉病,一旦發生就很難防控。防控小麥 赤霉病,預防第一,要掌握兩點,一是時間,二是藥物,于小麥抽穗5-10%花后進行噴藥。近幾年提倡見花就打的預防措施,噴灑甲氰菊酯、己唑醇、戊菌唑、多菌靈、甲基硫菌靈、多菌靈、銅進行防治,在齊穗期每隔5-7天再進行一次防治。選擇抗病、耐病品種,早播適時播種,花期避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