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賺錢,因為農民的收入比較高。很少有農民賺大錢,因為農民的土地很少,不可能大規模種植農作物,所以都是自己吃飯。你賣不了多少錢。農民賺錢還是比較難,因為隨著土地承包成本和化肥價格的上漲,農民種植的成本增加了。農民賺錢比以前更難了。我們這里主要種植谷物,尤其是小麥和玉米。老百姓賣小麥的價格是每斤1.1 ~ 1.14元。2018年,我們遭遇了“倒春寒”的影響?
農民種糧能不能掙錢也受天氣影響很大。當糧食豐收時,當糧食不跌價時,肯定會有剩余的錢。如果糧食減產,肯定不賺錢,甚至虧損。俗話說“股市有風險。進市場的時候一定要小心,按照現在的價格,最便宜的也要兩塊。現在辣椒都是7塊錢/斤,一件衣服至少要四五十塊錢(農村買的)。去縣城的話,幾百的衣服都拿不到。現在一斤肉至少要10元/斤。種子每畝60元,基肥和追肥每畝150元。
4、 農藥利潤算是高的嗎?對于普通農產品來說,由于市場競爭,農資零售店的利潤一般在25%左右(沒有信用的利潤要低很多)。雖然利潤比較好,但是除去服務費(比如送貨上門、實地診斷等涉及到很多費用)、賒銷費用(很多農戶年底銷戶,甚至幾年后銷戶,休眠賬戶壞賬很多)、運營。真的很高。所以現在農資店越來越多,農藥的品種也越來越多,但是噴農藥的時候一定要保護好自己。
5、 農藥化肥漲價,但糧食不漲價,農民該怎么辦?有何解決辦法?農民可以選擇其他種植,可以選擇種樹,然后可以找到新的銷售渠道,可以和網絡名人合作,獲得知名度。農民可以適當提高價格,從而提高利潤。政府可以幫助農民收割,提高農民利潤,通過一些官方渠道銷售,降低政治成本。農民可以提高糧食價格,從而提高收入和利潤。注意化肥的使用,注意使用農藥。使用頻率不要太高,可以降低一些種植成本。
買還是買,還是去實地看看。最近一袋聯胺漲到210元以上,秋天一袋160元。農民也必須接受這個事實。21年沒買過一袋尿素,只買過復合肥,但是莊稼都很好。眼看馬上就要春播了,2022年不打算買兩元了。其實我會科學的研究什么肥料。期待農民身邊的很多朋友因為農產品價格上漲而開動腦筋,采取科研對策,這是對的。
6、試劑是什么?和 農藥的區別?是否比化工品質量高,但是劑量小,且價格貴?農藥都是有毒的,但是試劑就不一定了,因為實驗室里很多東西都是分析純,或者更純,純度很高,比普通化學品生產出來的要純很多,產品價格自然也高。比如我們最近做了提取辣椒色素的實驗,做出來的色素可以直接進口,不會有大問題,因為我們用的是分析純的。
7、中國怎么現在這么嚴重的通脹啊?物價飛漲啊!物價上漲是因為供不應求,供不應求是因為農產品產量減少。農產品產量減少是因為農民生產性勞動者和土地面積減少,農民生產性勞動者和土地面積減少是因為國家強制搬遷,使得大量勞動者涌向城鎮,很多開發商買地占用耕地建設項目。目前中國的通貨膨脹屬于輸入型通貨膨脹,即國外熱錢涌入中國導致的通貨膨脹。具體解釋是: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外國人來中國大量投資,但投資的是外幣。外幣不能直接在國內投資,只能兌換成人民幣。而我們國家不會兌換老百姓存銀行的錢,只是替他們印鈔票,這樣就產生了大量的鈔票。
8、為什么物價越來越貴?對于最基礎的種植者來說,化肥、水、種子的價格都上漲了。農藥價格漲了,糧食的價格也漲了,所以面粉的價格也漲了,所有用面粉做的食品都漲了,所以價格越來越貴。過高的物價意味著我們的購買力下降了,我們的工資在上漲,但還是跟不上物價水平,意味著我們現在處于通貨膨脹時期。因為這是供求關系變化造成的,供大于求時,商品會便宜,供小于求時,價格就會上漲。無論是暴風雪還是洪水,都會導致一些災害,所以價格會上漲。
9、為什么現在所有的農產品都以有機為高價賣點?現在超市里的有機大米、有機果蔬種類繁多,價格不斷上漲,比普通蔬菜高出5-10倍。在互聯網平臺上,消費者甚至要提前預訂,提前支付一定費用才能購買。那么,生產有機農產品真的意味著商機無窮嗎?什么樣的農產品是有機的?有機產品真的比普通農產品營養健康嗎?今天《發財幫》帶你聊聊有機農產品!有機產品剛出來的時候,我們不難發現,各大超市在選購蔬菜的時候,都有明顯的農產品分級意識,將不同類型的農產品放在不同的貨架上,供消費者選擇。
在這些產品中,有機蔬菜的柜臺相對冷清,大部分消費者還是愿意購買普通蔬菜。調查大眾的普遍心理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消費者覺得有機農產品普遍價值低,不好賣,看起來沒有吸引力,不值得花高價購買。二是很多消費者不知道什么是有機農產品,很難放心食品是否真的符合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