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黃芪為豆科植物,分為蒙古黃芪和膜殼絳蟲黃芪兩個菌株。主產于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省,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黃芪具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排膿生肌的功效。黃芪的藥用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現代研究表明黃芪含有皂甙、蔗糖、多糖、多種氨基酸、葉酸以及硒、鋅、銅等多種微量元素。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血壓和廣泛的抗菌作用。
1.選地深耕黃芪是根深蒂固的植物。種植地宜為土層深厚、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地勢高燥、陽光充足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土,平地、丘陵、坡地均可種植。地下水位高、土壤含水量高、土質緊實、低洼易澇的粘土或土質較差的沙土不適宜種植。選好地塊后,要深耕改良土壤。秋收時要深耕土壤30厘米以上,以破犁底。犁地前清除雜草、礫石和殘留物。
6、請問 黃芪應該如何種植?種植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問題呢?首先要選擇優質品種,選擇肥沃的土壤,及時澆水,定時噴藥農藥,及時除蟲害,保證充足的光照,注意種植的間距和密度。然后需要保持一個合適的溫度,應該控制在23℃左右,做好排水通風。種植時要選擇肥沃的土壤,及時澆水施肥,選擇較健康的種子,注意種植密度、種植間距和深度,做好水肥管理,及時防治病蟲害,及時除草。
7、種植 黃芪的技巧黃芪又名膜莢黃芪,具有益氣固表、利濕消腫、解毒生肌的作用。種植怎么樣黃芪?以下是我給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選地整地黃芪適應性強,耐旱,耐冷熱,怕澇,忌高溫。它的主根垂直向下生長,所以排水良好、陽光充足、土質深厚的壤土較好。干旱地區在雨季長勢良好。種子處理使用種子進行繁殖,可以在深秋和春季播種,也可以在夏季播種。播種前,種子應在水中浸泡約68小時。取出后要摻沙子,找到芽就可以播種了。
田間管理苗高810cm,及時定苗,株間距812cm。中耕除草。出苗后,及時中耕除草,并注意土壟保持原有寬度,一般除草23次。追肥追肥應在間伐定苗后立即進行,每畝施人畜糞便1500公斤或尿素5公斤,施完后澆水一次。6月中下旬,中耕除草后,施堆肥1000公斤,磷肥30公斤,硫酸銨5公斤,在壟上混合施入淺溝,覆土澆水。
8、用 黃芪種子進行繁殖,應該注意什么呢?一定要選擇優質品種,及時澆水施肥,保證土壤的肥力,定期噴灑一些農藥做好排水通風,保證充足的光照和適宜的溫度,平時及時修剪枝葉,避免腐爛。需要注意的是黃芪的種子比較硬。如果播種前不處理種子,出苗率會大大降低。保持足夠的水分,保暖保濕,注意防蟲。我們必須注意土壤的濕度和溫度,也要注意空氣的濕度。同時要多澆水多施肥,保證陽光,這樣才能更好的繁殖。
9、 黃芪種植技術黃芪春季或秋季均可播種。選擇日照充足、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塊,每667米施農家肥2500-3000公斤,餅肥50公斤,過磷酸鈣25-30公斤,翻30-45厘米深,仔細耙平,做畦或壟。畦寬1.2 ~ 1.3米,畦面形似龜背,溝深約30厘米,便于排水。穴播和條播都可以,穴播行距33厘米,穴距27厘米,穴深1厘米。鉆孔行距20厘米,溝深1厘米,播種后覆土1厘米左右,鎮壓。
黃芪種子較硬,種皮透水性差,播種前需要催芽。一般將種子用石磨高速研磨數次,使種子表皮由棕黑色變為灰棕色,然后用溫水浸泡種子;或種子用2倍細沙混揉,刮去種皮用沙播種。黃芪屬豆科,黃芪,又名膜莢黃芪,具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生肌的作用。擇地備土黃芪喜涼、耐旱、耐寒——怕熱、怕澇、忌高溫。它的主根垂直向下生長,所以排水良好、陽光充足、土質深厚的壤土較好。
10、 黃芪的種植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問題?1、品種純度和年份:不純種子種植后質量下降,產量降低;老種子播種后出苗率低,產量和質量差。2.所用肥料:應使用有機 無機 微生物肥料,千萬不要盲目使用化肥I或雞糞,最好用濟南巨威公司生產的“土秀才基肥動力王”,每畝23袋,復合肥100,150斤(無氯)。3.防止重金屬超標和農藥殘留超標,4.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5.適時采收為時過早,產量低,品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