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蟲菊指菊科菊屬除蟲菊亞屬的幾種植物。傳說很久以前,在古波斯,一個女人從地里摘了一些美麗的花,很快就把枯萎的花留在了角落里。幾周后,她在枯萎的花朵周圍發現了一些死昆蟲。這是最早的關于除蟲菊殺蟲作用的傳說,沒有文字記載。也有人說,早在早期,亞美尼亞人就發現了北高加索的一個部落,用紅花除蟲菊的粉末來殺蟲。大約1840年在南斯拉夫達爾馬提亞發現除蟲菊具有較高的殺蟲毒性。此后作為殺蟲藥用植物傳入世界各地,并大規模栽培。1935年,中國開始種植少量除蟲菊。
然而,其優異的殺蟲性能引起了世界各國化學家的極大關注。20世紀初,研究了其有效成分的化學結構。半個多世紀后,直到1964年才最終確定了6種有效成分。在明確天然除蟲菊素化學結構的基礎上,開始了人工模擬合成。1947年,第一個擬除蟲菊酯——丙烯菊酯被美國人合成成功,并于1949年商業化。從此,一種高效、安全的新型殺蟲劑——擬除蟲菊酯殺蟲劑被開發出來。
5、第一代擬除蟲菊酯殺蟲劑有什么特性?第一代擬除蟲菊酯殺蟲劑是在天然擬除蟲菊酯的化學結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用了20多年(1948-1971)。第一個擬除蟲菊酯是丙烯菊酯,由Schechter和Laforge于1947年合成,1949年商業化。它以除蟲菊酯I為原型,用丙烯基取代環戊烯醇側鏈中的戊二烯基(即在醇環側鏈上去掉一個雙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光穩定性。
格斯多夫和埃利奧特先后確定了不同異構體與殺蟲活性的關系。發現( )反式和S ( )異構體對家蠅的毒性最高,比毒性最低的(-)反式和R ( )異構體高約500倍。表明丙烯菊酯和天然除蟲菊酯的高效異構體具有相同的立體構型。經過近40年(1908-1947年)對擬除蟲菊酯化學的研究,第一個擬除蟲菊酯終于出現了。雖然其殺蟲活性與天然擬除蟲菊酯相比沒有大的提高,但該化合物保持了天然擬除蟲菊酯的優點。
6、菊酯類 農藥對人體有害嗎菊酯類農藥它對魚有劇毒,大劑量肯定會把魚毒死;雖然對哺乳動物的毒性低,但是不要吃農藥中毒的魚,因為你無法判斷魚中毒的劑量。常用的擬除蟲菊酯農藥包括: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等。擬除蟲菊酯農藥廣譜殺蟲劑具有速效、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特點,對作物安全,但反復大量使用后可使害蟲產生抗藥性。
7、菊酯類 農藥有哪些?2與其他農藥合理輪換。擬除蟲菊酯應與其他作物交替使用農藥,有利于減少自身使用次數,防止害蟲產生抗藥性。比如可以和沙蠶病毒的殺蟲劑、農萌特結合使用;含久效磷、辛硫磷、氧樂果、殺螟丹、喹硫磷和水胺硫磷的有機磷農藥;它與滅多威、氨基甲酸乙酯農藥等中的葉蟬粉交替使用。農藥.三是與其他農藥混在一起。擬除蟲菊酯農藥的作用機制類似于DDT,干擾神經傳導機制,導致害蟲死亡。
目前廣泛使用的有氰戊菊酯(甲氰菊酯加久效磷)、菊馬EC(甲氧氯普胺加馬拉硫磷)、氧樂果(甲氧氯普胺加氧樂果)、滅蟻靈(甲氰菊酯加甲胺磷)、溴己新EC(甲氰菊酯加辛硫磷)和甲氰菊酯、滅蟻靈,效果都很好。四是防止中毒,擬除蟲菊酯農藥對魚類、蜜蜂和天敵有劇毒。因此要注意:(1)不要讓藥液流入河流、池塘;(2)注意不要在養蜂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