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棉鈴蟲的防治,應避免僅使用化學藥劑農(nóng)藥進行防治,采取以下“七結合”綜合措施進行防治:一是結合昆蟲調(diào)查,加強預測預報,準確掌握棉鈴蟲的發(fā)生動態(tài),為大面積防治提供科學依據(jù)。二是結合種植結構調(diào)整,適度種植抗蟲棉品種,適當延遲播短季棉,盡量避免二代發(fā)生棉鈴蟲。第三,結合栽培方式改革,每畝棉田種植300 ~ 500株玉米或高粱等高桿作物,可以起到很好的引誘蛾類產(chǎn)卵和集中捕殺的作用。
4、如何防治抗蟲棉的 棉鈴蟲?防治 棉鈴蟲常用的有哪幾種方法?防治棉花苗期...(1)抗蟲品種如果在棉花生長后期抗蟲性下降的第三、四代棉鈴發(fā)生期達到防治指標,也要噴施農(nóng)藥,以保證產(chǎn)量。(2)防治棉鈴蟲常用方法:高壓汞燈、楊枝誘捕器;二是種植玉米誘集區(qū),誘殺成蟲和卵;三、化學防治,用高效氯氰菊酯農(nóng)藥沖洗或噴霧;第四,人工抓蟲有四種方法。(3)苗期棉蚜防治:一是10%吡蟲啉可控制苗期芽害40 ~ 50天;
5、立秋了 棉鈴蟲該怎么治秋耕冬灌,以降低越冬蟲的種群基數(shù)。秋棉鈴蟲在棉花、玉米、番茄等受損嚴重的農(nóng)田。,進行秋耕冬灌,斷壟,破壞了越冬場所,增加了越冬死亡率,減少了一代的發(fā)生。優(yōu)化作物布局,避免鄰近作物的遷移繁殖棉鈴蟲,在棉田邊緣和渠埂上種植玉米誘捕帶,選擇早熟玉米品種,每667平方米種植2200株左右。利用棉鈴蟲成蟲喜歡在玉米角處棲息產(chǎn)卵的習性,每天早上由專人鞭打心葉,消滅成蟲,減少蟲源。
加強田間管理,適當控制棉田后期灌溉,控制氮肥用量,防止棉花徒長,可以減輕棉鈴蟲的危害。在棉鈴蟲成蟲產(chǎn)卵期葉面噴施2%過磷酸鈣浸提液,不僅有葉面肥的作用,還能減少棉鈴蟲成蟲在棉田的產(chǎn)卵量。及時打頂修剪,將枝葉取出田間銷毀,可消滅棉鈴蟲的卵和幼蟲,減少棉鈴蟲在棉田的發(fā)生。當棉田棉鈴蟲 100株害蟲發(fā)生率第一代為5-10,第二代為15-20,第三代為25時,可采用化學農(nóng)藥進行防治,以選擇性處理為主,嚴禁盲目綜合施用農(nóng)藥。
6、 農(nóng)藥、滅多威:用在什么作物,能防治什么害蟲?滅多威是一種廣譜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揮發(fā)性強,吸入毒性高,主要用于防治二化螟、稻飛虱、斜紋夜蛾等害蟲。原藥為白色結晶粉末,商品狀態(tài)為可濕性粉劑、可溶性粉劑或乳油。滅多威是一種氨基甲酸酯類廣譜殺蟲劑,具有全身接觸毒性和胃毒性。最初推薦用作殺蟲劑和殺線蟲劑。適用于棉花、煙草、果樹和蔬菜防治蚜蟲、蛾和地老虎。1.防治棉花害蟲每畝使用20% EC 90120ml,噴灑100kg水,可有效防治棉鈴蟲,治療棉蚜、薊馬等害蟲。
3.花生、大豆害蟲防治每畝用20%乳油100-300毫升,噴灑水100-300公斤,可有效防治足蛾、豆象、頂蛾、葉蟬等。4.甜菜害蟲防治:20%乳油每畝100300毫升,水100300公斤,可有效防治跳甲、甜菜夜蛾、蚜蟲。害蟲是目前防治抗藥性棉蚜的良好替代品。它也用作硫雙威的中間體。
7、如何消滅 棉鈴蟲卵①合理的作物布局和早熟栽培技術的應用。棉鈴蟲雜食性,可危害多種作物。第一代棉鈴蟲主要危害麥田。近年來小麥收獲期推遲了一周左右,為棉鈴蟲在麥田順利完成幼蟲發(fā)育階段提供了便利條件。大面積的麥田為棉田積累了大量的二代蟲源。因此,北方棉區(qū)應種植早熟小麥品種,以惡化后期幼蟲取食條件,增加幼蟲死亡率。一年麥棉兩熟面積過大,要適當調(diào)整。
目前地膜春棉、春棉、小麥套種春棉、小麥套種夏棉、麥后直播棉的栽培形式并存。棉花的生育期比過去的直播棉長10 ~ 1.5天,為第四代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和適宜的場所棉鈴蟲。因此,應采用促進早熟的栽培技術:一是小麥套種棉花應覆蓋地膜或移栽在營養(yǎng)缽中;二是通過施用縮節(jié)胺與頸背結合控制株形,每畝2 ~ 3克,或每畝5毫升促生素,按說明書使用;第三,在9月底左右對晚熟棉花噴灑乙烯利,每畝用量150克,破壞消耗營養(yǎng)的嫩葉,使糧情惡化。
8、什么 農(nóng)藥防治棉蛉蟲,鉆心蟲效果最好?當棉田棉鈴蟲 100株害蟲發(fā)生率第一代為5-10,第二代為15-20,第三代為25時,可采用化學農(nóng)藥進行防治,以選擇性處理為主,嚴禁盲目綜合施用農(nóng)藥。棉鈴蟲最佳施用效果為卵孵化高峰期至幼蟲二齡。第二代卵多在頂部嫩葉上,宜采用滴采或只在棉株頂部噴霧。第三代和第四代卵分散,可噴灑在棉株周圍。棉鈴蟲的防治應以生物為主農(nóng)藥或對天敵危害較小農(nóng)藥。棉鈴蟲重塊情況下,在產(chǎn)卵期或孵化期至三齡幼蟲前,局部噴灑拉維恩、卡基克、賽丹、BT制劑進行防治。
9、打 棉鈴蟲用什么藥好不同生長期使用不同的棉鈴蟲。由于各代產(chǎn)卵危害的側重點不同棉鈴蟲,所以采用不同的噴灑方法可以充分發(fā)揮農(nóng)藥的效果,如果二代65%的卵產(chǎn)在上部嫩葉上,噴灑重點是棉株上部枝葉,應采用點加圈的噴灑方式,使藥液大部分噴灑在上部枝葉上;第3代和第4代棉鈴蟲的卵大多產(chǎn)在棉株的頂端、近中心和周圍的幼葉上。噴藥的重點是從四面八方向這些部位噴藥,增加藥液接觸蟲卵的機會,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