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有硫磺制劑、銅制劑、磷化物如硫酸銅、波爾多液、石硫合劑、磷化鋅等。但低毒高殘留的砷制劑和氟化物不在本建議之列。(3)有機合成農藥限于低毒低殘留使用安全的有機合成農藥。有使用安全的擬除蟲菊酯,有中低毒的有機磷、有機硫等一些農藥,有中低毒的殺菌和一些二苯醚類除草劑。如氯氰菊酯、氰戊菊酯、辛硫磷、多菌靈、百菌清、甲霜靈、三唑酮、異菌脲、甲基硫菌靈、抗蚜威、苯磺隆、除草劑、除草劑等。
4、 農藥的名稱和用途農藥它分為農藥、殺菌劑、除草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1.殺蟲劑(英語:殺蟲劑。殺蟲劑)主要用于防治農業害蟲和城市衛生害蟲。使用歷史悠久,用量大,品種多。二十世紀,隨著農業的快速發展,農藥大大提高了農業產量。但幾乎所有的農藥都會嚴重改變生態系統,大部分對人體有害,還有一些會集中在食物鏈中。
農藥可以分為:1。無機和礦物殺蟲劑。例如砷酸鉛、砷酸鈣、氟硅酸鈉和礦物油乳液。一般這類殺蟲劑藥效低,容易對農作物造成藥害,而砒霜對人的毒性很大。因此,大部分有機合成農藥自從被廣泛使用后就被淘汰了。2.植物殺蟲劑。世界上大約有1000種植物或多或少對昆蟲有毒。除蟲菊、魚藤和煙草被廣泛使用。此外,有些植物還含有類似保幼激素、早熟激素和蛻皮激素的活性物質。
5、中藥材生產上常用的生物 農藥種類及特性是什么?藥材因病蟲害每年減產10% ~ 30%,嚴重年份高達50%以上,同時藥材外觀和內在質量降低。生物農藥由于副作用小,與環境相容性好,正成為global 農藥的一個趨勢和方向。目前,中國已登記的物種有近80種。生物學農藥包括植物來源農藥、微生物農藥、抗生素和生物化學農藥。使用Bio 農藥既能有效防治病蟲害,又不會殺死天敵。病原體和害蟲不易產生抗藥性,對人畜無毒,有利于可持續發展和綠色中藥材生產,可使中藥材順利進入國際市場。
主要是胃毒,對人、畜、天敵無毒,不污染環境,對藥用植物無藥害。害蟲吞食后死于敗血癥。劑型為可濕性粉劑(含活孢子100億個/克),可用于防治藥用植物上的多種害蟲,如刺蛾、尺蠖、豆蛾、架橋蟲、菜青蟲、小菜蛾、棉鈴蟲、地老虎、蠐螬等。,用量為500-1000倍。②阿維菌素,又名阿維菌素、艾弗丁、農哈哈、殺蟲等。是一種廣譜、高效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具有殺蟲、殺螨和殺線蟲活性。
6、什么是生物 農藥?蔬菜上常用的生物 農藥有哪些?biology 農藥主要指由活的微生物或微生物、植物和動物產生的生物活性物質的開發農藥、biology 農藥包括微生物來源農藥、植物來源/。廣義的生物學農藥也包括天敵。與化學農藥相比,生物農藥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一是只對病蟲害有作用,對人、畜、作物無害,不發生或很少發生藥害。這也是Bio 農藥適合無公害蔬菜生產的主要原因。
以印楝素為例,鱗翅目昆蟲對印楝素最敏感,鞘翅目和同翅目昆蟲對印楝素不敏感。第三,不污染環境。生物學農藥大部分是人工合成的天然物質,在環境中容易降解,對昆蟲、鳥類等天敵安全。四是不易產生抗藥性,長期使用不會降低防治效果。根據Bio 農藥,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1)活的微生物,如蘇云金芽孢桿菌(Bt)、球孢白僵菌、昆蟲病毒等。
7、什么是生物 農藥?生物 農藥有哪些種類?biology農藥(生物害蟲)是指利用活體(真菌、細菌、昆蟲病毒、轉基因生物、天敵等)的制劑。)或其代謝產物(信息素、生長素、萘乙酸、2,4d等。)來殺死或抑制農業害蟲。根據FAO標準,biological 農藥一般為天然化合物或遺傳修飾物,主要包括biochemistry 農藥(信息素、激素、植物調節劑、昆蟲生長調節劑)和microbial農藥(真菌、細菌、昆蟲病毒、原生動物。
按防治對象可分為農藥、殺菌劑、除草劑、殺螨劑、殺鼠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就其利用對象而言,Bio 農藥一般可分為兩類:直接利用活生物體和利用來源于生物體的生理活性物質。前者包括細菌、真菌、線蟲、病毒和拮抗微生物,后者包括農用抗生素、植物生長調節劑、性信息素、攝食抑制劑、保幼激素和植物來源的生理活性物質。
8、100克 農藥是多少毫升 農藥?500g是一斤,500ml也是一斤,所以100g 農藥就是100ml 農藥。一克等于一毫升[摘要] 農藥一克等于多少毫升[問題]一克等于一毫升[答案]毫升是體積的單位,對應的是立方厘米。一升等于1000毫升,1000毫升等于1000立方厘米。體積單位的主要單位是升,符號是l,克是質量的單位,克是千分之一千克,符號是g。
9、 農藥是什么?通用名是藥物活性成分的名稱。國家要求農藥使用通用名是看一種藥物的有效成分是什么,避免不同商品名,通用名相同,也就是說,避免使用活性成分相同的藥物,以免作物受傷或加速產生抗藥性。在農作物上,農藥用于殺蟲防病增產;在家里,它被用來殺老鼠,蚊子和洗碗(洗滌劑),知道如何合理使用是為了保護自己,不知道如何合理使用是為了傷害自己。農藥,這是農業生產中使用的藥物,從哲學的角度來看,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