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不可噴有機氯農藥,如氯化銨,也不可與24天丁基除草劑混用,更不可使用未經檢測登記、無三證、或毒性大、殘效長的農藥。選擇對作物安全的農藥并盡量避免在作物抗性弱的時期施用農藥。一般藥害最容易發生在苗期和開花坐果期,需要特別注意。大多數化學品不耐水侵蝕。如果農藥濃度過高,可以立即用清水噴灑莖葉。
5、有一瓶名字純數字的 農藥是什么呀是:223;666;1059;1605;3911。對應的中文名是DDT666;磷的內部吸收;對硫磷;甲拌磷。1605(其實對硫磷,我們基本都叫1605)666(學名是六氯環己烷,分子式是C6H6Cl6,所以人們都叫666)。瓶裝純號農藥應該是1605(對硫磷)和3911(甲拌磷)。666 農藥.【學名】六氯環己烷【俗稱】HCH(因分子式中含有C、H、Cl六個原子而得名)【分子式】C6H6Cl6【分子量】290.83【性狀】白色晶體。
【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氯仿,溶于煤油、苯、丙酮、二氯化碳、氯苯、乙醚等有機溶劑。【用途】一種有機氯殺蟲劑。它是一種廣譜殺蟲劑,有三種作用方式:胃毒、觸殺和熏蒸。作用強烈持久,屬于高殘留農藥品種。它用于控制農業害蟲,如蝗蟲、水稻螟蟲和小麥吸漿蟲,以及衛生害蟲,如蚊子、蒼蠅和臭蟲。但由于近年來害蟲抗藥性日益增強,殘留污染嚴重,害蟲的使用已被限制或禁止。
6、近年來,由于大量使用化學 農藥,加上不少花農缺乏 農藥使用的基本常識,用...(1)以上實驗表明,害蟲個體間存在抗藥性變異。他們有的強,有的弱。這些變異都是由遺傳物質決定的,是可遺傳的變異。(2)從圖中BC的曲線可以看出,當使用農藥時,抗藥性弱的害蟲被殺死,也就是說不適應的被淘汰。抗藥性強的害蟲生存下來,這叫適者生存。(3)曲線的BC段表明害蟲正朝著一代一代抗藥性增加的方向發展,這是自然選擇所決定的,而這種選擇是通過生存斗爭來實現的。最后存活下來的害蟲,大多是抗藥性很強的害蟲。使用相同劑量的-1后,不能起到很好的殺蟲作用,導致農藥的殺蟲效果更差。使用農藥一年后,害蟲用農藥適應環境,這種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第七年使用農藥2時,大量害蟲因不適應變化了的環境而死亡。重新積累后,新的有利變異重新適應環境。(4)防止或減少害蟲產生抗藥性的主要方法有:(1)交替用藥。不要用某一種農藥長期控制某一種害蟲,這樣可以切斷害蟲抗藥性種群的形成過程。(2)一起用藥。使用兩種作用方式和機制不同的農藥可以減緩害蟲抗藥性的發生。
7、十種常用 農藥名稱,蔬菜檢測 農藥殘留標準常見的有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吡蟲啉、蟲酰肼、馬拉硫磷、除蟲脲、喹硫磷、啶蟲脒、噻嗪酮、異丙威、辛硫磷等十種農藥農藥。其中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具有觸殺作用,害蟲接觸后會停止進食,24天后死亡。雖然殺人速度慢,但是他們很執著。一、常用的十種農藥名稱1。甲氨基阿維菌素(1)與阿維菌素相比,甲氨基阿維菌素的殺蟲、殺螨和殺線蟲活性提高了10100倍,殺蟲譜擴大,具有觸殺作用。(2)害蟲接觸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24天后會停止進食而死亡。
(4)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對作物無內吸性,但能滲入表皮組織,可防治鱗翅目害蟲、螨類、鞘翅目和同翅目害蟲,害蟲不易產生抗藥性。(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在推薦劑量下對所有作物高度安全,并且在土壤中容易降解。2.吡蟲啉(1)吡蟲啉屬于煙堿,有觸殺、胃毒、內吸作用。昆蟲接觸后會麻痹死亡,速效好。(2)吡蟲啉一天防效高,殘效期25天左右,溫度高時效果好。
8、上海市 農藥經營使用管理規定的第三章 農藥使用第十八條(安全存放)農藥使用者應妥善保管農藥防止誤食和誤用。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指定農藥管理員,建立農藥收購、征用賬戶登記等安全保管制度。第十九條(安全用藥)農藥使用者應當選擇遠離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居民區的安全場所,按照產品標簽和說明書規定的劑量配藥,不得隨意提高藥物濃度。農藥使用者應當采取預防措施,避免農藥中毒或者污染,并按照產品標簽和說明書農藥中規定的預防對象、使用方法、安全間隔和注意事項進行施藥,不得擅自擴大使用范圍或者增加施藥次數。
9、為什么近年來開始停止使用和生產有機氯 農藥?有機氯農藥主要分為苯和環戊二烯兩大類。有機氯農藥以苯為原料包括最早和最廣泛使用的農藥滴滴涕和六六六,以及六六六、林丹、滴滴涕的類似物、甲氧滴滴涕和滴滴涕的類似物的高C產品,以及由滴滴涕結構衍生的殺螨劑,生產噸位小,品種多,如四螨酮、三氯殺螨醇和殺螨劑。此外,還包括一些殺菌劑,如五氯硝基苯、百菌清、稻豐寧等。
此外,以松節油為原料的莰烯類殺蟲劑、毒殺芬、龍腦氯也屬于有機氯農藥。常用的有機氯農藥具有以下特點,(1)蒸汽壓低,揮發性低,所以用后消失慢。(2)一般為疏水性脂溶性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多低于0,有些人,如C-HCH,具有很大的水溶性,但也小于0.00001。這一性質使得有機氯農藥在土壤中不可能大量滲漏到地下一層,但可以吸附在土壤顆粒上,特別是在有機質豐富的土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