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螟蟲和豆莢螟:豇豆螟蟲又稱豆螟,是豇豆 害蟲的主要部分。一年發生45次。除了及時清除田間落花落莢,清除受損葉片和莢,集中焚燒外,主要采用化學防治。化學防治的策略是“以花代莢”,即豇豆開始時第一次施藥,以后每隔710天施藥一次,連續施藥23次。最佳噴藥時間是早上8點前花瓣開放時,此時蟲體能充分接觸藥液;藥物可以是擬除蟲菊酯及其復方制劑,如敵鼠、甲硝唑、滅滴靈等。
5、鉆心蟲是 豇豆主要病害, 豇豆鉆心蟲用什么藥效果好?可以用高氯,使用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用量。而且這種農藥也有非常好的效果,所以也可以應用到其他作物上,對作物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可以用一些高含量的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或者氯蟲苯甲酰胺。或者就用一些高氯甲酯。這些都可以起到預防的作用。可以用蘇云金芽孢桿菌,效果很好,可以殺死很多害蟲,保護植物的生長。螟蟲又稱豆螟,是豇豆花期的天敵,每年發生4 ~ 5代。
被咬過的豆莢,傷口處粘而臭的蟲糞,畸形的豆莢,商品品質和食用品質惡化。化學藥品主要用于控制蛀蟲。策略是“以花代莢”,即豇豆開頭第一次服藥,以后每7-10天一次,連續2-3次。最佳噴灑時間是早上8點前花瓣開放時,此時蟲體可以充分接觸藥液。豆螟幼蟲啃食豆類的芽、花和嫩莢,造成大量的芽、花和莢脫落。后期幼蟲鉆入豆莢,開始啃食豆子,使豆莢變形。
6、 豇豆夾螟用什么藥最好【傷害分布】傷害豇豆、蕓豆、扁豆、四季豆、豌豆、蠶豆、大豆(毛豆)等。,北至吉林、內蒙古,南至臺灣省、廣東、廣西、云南,山東受災較重。【危險癥狀】幼蟲為害大豆葉片、花和豆莢,葉片常卷曲或吃入豆莢以幼仔為食,腔內外堆積糞粒。受損的豆莢是苦的,不能食用。在受災嚴重的地區,食莢率超過70%。【害蟲形態學】屬于鱗翅目,蛾科。成蟲體長約13毫米,翅展開24 ~ 26毫米,深黃褐色。
卵0.6×0.4毫米,扁平,卵圓形,淡綠色,表面有六邊形網紋。成熟幼蟲體長約18毫米,黃綠色,頭胸背板褐色。中、后胸背板有6根深褐色的毛,前排4根,每根有2根剛毛,后排2根無剛毛;每個腹節的背部有六根相同的毛,但每個腹節只有一根剛毛。蛹長13毫米,黃褐色。頭頂突出,復眼紅褐色。羽化前,棕翅芽上可見成蟲前翅上的透明斑點。
7、地干 豇豆苗長勢不好該用什么 農藥?豇豆幼苗長勢不好,可以用蕓苔素。豇豆(豆)栽培技術選地選擇土層深厚、肥力均勻、無鹽分、排灌方便的田地,保持輪作3年以上,100米內不得種植其他品種豇豆。按照常規秋耕、秋施肥、冬灌溉,可以保墑。整地施肥在起壟前施底肥,起壟施肥時加農藥防地下害蟲。方法是每畝用40%至50%辛硫磷乳油250至500毫升,拌土20公斤,再用新料、麻袋等覆蓋。整整一天一夜。
4月底起壟,壟寬0.6米,高20至25厘米,溝寬0.4米。至于壟高,如果土壤是沙質的,可以矮一些,否則可以高一些。壟面一定要平整精細,起壟后要立即用塑料薄膜覆蓋。以有機肥為主,加一些速效化肥。一般每畝有機肥用量2000-3000公斤,配施尿素10公斤、磷酸二銨20公斤、硫酸鉀20公斤,實現氮磷鉀平衡施用。及時播種1。播種方式豇豆直播種植。
8、豆角的蟲害用什么藥打好?豆子常見的害蟲有蚜蟲、紅蜘蛛和夜蛾子。鹽堿殺蟲劑,如啶蟲脒、若蟲等。可以使用。會有很好的效果。防治蚜蟲的有很多農藥,常見的有兩種農藥。1.抗蚜威。抗蚜威是一種選擇性殺蚜劑,具有觸殺、熏蒸和葉面滲透作用,能有效防治除棉蚜以外的所有蚜蟲,對有機磷抗性的蚜蟲也有效。殺蟲劑見效快,但殘留期短。對作物安全,不傷害天敵,是綜合防治的理想藥物。
溴氰菊酯是毒性最大的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之一,對棉鈴蟲、紅鈴蟲、菜青蟲、小菜蛾、斜紋夜蛾、煙粉虱、食葉甲蟲、蚜蟲、盲蝽、蝽、葉蟬、食心蟲、斑潛蠅、刺蛾、毛蟲、尺蠖、建橋蟲等有害。注意:在農作物上噴灑農藥時,應嚴格按照農藥使用說明進行混配,不允許過量使用農藥噴農藥戴好防護口罩,噴農藥應在晴天、無風時進行,且需避開中午,選擇早晚噴農藥。
9、 豇豆長蟲用什么藥豇豆使用自制農藥后,昆蟲會生長嗎?確認自制殺蟲劑的效果。豇豆-2/主要的有斑潛蠅、棉鈴蟲、斜紋夜蛾等。防治斑潛蠅幼蟲應使用20%阿維菌素殺蟲單微乳劑。按照每畝使用20%阿維菌素殺蟲單微乳劑45g~60g的標準,20%阿維菌素殺蟲單微乳劑應稀釋至15,002,000倍后噴灑。噴灑要均勻,可根據病情每510天噴灑一次。噴23次。
最好10天后再噴一次藥。豇豆的主要病害是白粉病,白粉病通常發生在結莢期間。病情嚴重時,對生產影響很大,白粉病主要危害葉、莖、蔓和豆類。受損的豆莢很快就會變黃脫落,白粉病隨著氣流和雨水飛濺而傳播。白粉病初期,可將多菌靈按每畝75g的標準稀釋成1000倍液,再進行噴霧防治,根據具體情況,每10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