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災它不是農業病害,而是農業害蟲。蝗蟲種類繁多,我國有300多種。蝗災出現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如果某個地區植被覆蓋度高,裸地少,蝗蟲根本不能產卵,防治蝗災要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化控是控制的主要措施之一蝗災。選擇化學防治時,應優先選擇高效低毒的對應方農藥。1 蝗災是不是農業病害1 蝗災不是農業病害,是農業害蟲。
如果蝗災發生,大量蝗蟲會吞噬田間作物,對農產品造成嚴重損害。2 蝗災主要是自然因素造成的,但有時也有一些人為因素。蝗蟲產卵時,需要在植被覆蓋度小于50%的地方進行,所以如果某個地區植被覆蓋度高,裸露土地少,蝗蟲就無法產卵。現在很多地方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不強,認為搞好污染治理就是保護環境。所以提高植被覆蓋度、土壤、各種小氣候等問題并沒有得到重視,因為這些問題在短時間內無法得到有效改變。
8、為什么說 蝗災的蝗蟲有毒?中國科學院康樂學部魏加寧副研究員團隊研究發現,社會蝗蟲釋放大量揮發性化合物苯乙腈,而分散的蝗蟲幾乎不合成苯乙腈,社會蝗蟲受到攻擊時會立即將苯乙腈轉化為劇毒化合物氫氰酸。蝗蟲大量聚集時,它們的天敵不喜歡吃蝗蟲,這就是原因。這個時候蝗蟲,不僅動物不能吃,人也不能吃。張志剛說:動物聚集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有些動物聚集后,個體形態和群體顏色會發生變化,這顯然是為了抵御天敵而生的。
9、為什么蝗蟲不能吃?因為有些蝗蟲有毒,吃了會破壞食物鏈,所以蝗蟲不能吃。因為蝗蟲的種類很多,而且不清楚什么蝗蟲能吃,什么蝗蟲不能吃。所以不鼓勵人們吃蝗蟲,除非知道什么蝗蟲真的可以吃。在食療的價值上確實有這樣的記載。由于-0的蝗蟲數量較多,在傳播過程中也可能產生一些不好的影響,所以無法確定是否好吃。有些蝗蟲有基因變異。
蝗災國內不僅出現早,而且爆發頻繁。據我國著名早期昆蟲學家陳家祥統計,在公元前707年至公元前1935年的2642年間,我國記錄到的蝗災約有796次,平均每三年發生一次。另一位學者吳復榘統計,中國最近1000年發生蝗災619次,即每兩年發生一次。因為歷史記載和統計有很多疏漏,實際蝗災應該不止這個數字。蝗蟲在古代不能吃的主要原因是蝗蟲是貪吃的昆蟲,一個普通的蝗群一天能毀掉40萬噸左右的糧食。
10、為什么 蝗災時蝗蟲有毒蝗蟲數量少的時候性格內向,性情溫和,有恐懼感。但當一定數量的蝗蟲聚集在一起時,會分泌出一種血清素,這種血清素會使蝗蟲的性格、氣質、體態甚至體內毒素發生很大的變化。普通蝗蟲是這樣的:群居突變的蝗蟲是這樣的:由于群居蝗蟲受到群居的刺激,會產生基因突變,導致體內產生一系列化學毒素,保護自己不被吃掉。即使是以蝗蟲為食的鳥類也不愿意吃這種黑蝗蟲。
但當一定數量的蝗蟲擁擠時,會分泌釋放苯乙腈,這是蝗蟲體內的一種奇妙物質。這種物質有毒,還會降低蝗蟲的反射神經,因為群居蝗蟲在群居群體的刺激下會產生基因變異,導致體內產生一系列化學毒素來保護自己不被吃掉。擴展信息蚱蜢,俗稱螞蚱,屬于直翅目,包括蚱總科,真蚱總科,蝗蟲總科的種類,全世界有10000多種,中國有1000多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熱帶溫帶草原和荒漠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