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立枯絲核菌和地下害蟲是經常發生的害蟲,對小麥產量影響很大。做好小麥播種期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是確保小麥幼苗健壯、贏得來年豐收的重要保證,對控制小麥各種病蟲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小麥播種期間病蟲害防治:1。農業栽培措施:1。秋播前及時清除田間雜草:破壞灰飛虱、蝗蟲、蟋蟀的活動場所和棲息地,減少害蟲和小麥叢矮病的發生。2.作物輪作或深耕:-2全蝕病害和紋枯病嚴重的地塊,應盡可能與棉花、蔬菜、紅薯等非寄主作物輪作2-3年。有條件的農村地區,連續輪作3年以上的地塊可深耕一次,深度20-25厘米。
5、 小麥播種期,病蟲防治該怎么做?因為小麥播種時,在土壤上噴灑農藥可以有效防治病蟲害。首先是農業措施。做好播種前的除草滅廢工作,徹底清除田間雜草,集中焚燒,破壞灰飛虱、蚱蜢、蟋蟀等棲息地。消除其孳生地,降低蟲源基數。用于小麥 全蝕根腐病、紋枯病等嚴重田間。、小麥適宜的晚播可有效減少病害的侵染和發生。在適宜的時期內盡可能晚播,減少蝗蝻危害,縮短病菌侵染時間,控制和減少入冬前發病。
全蝕紋枯病嚴重的地塊,有條件的可與棉花、蔬菜、紅薯等非寄主作物輪作2-3年,可有效控制其發生。抗性品種的合理分布和推廣,可以有效地防止流行性病蟲害的發生和危害。選擇優良品種是控制惡性雜草蔓延和減少雜草種源數量的有效手段。其次是化學控制。土壤消毒選用二氯異氰尿酸,每畝500克藥物與20公斤細土混合均勻撒施。然后將1000毫升水和100公斤小麥種子與200-300毫升12.5%噻菌靈懸浮劑混合,攪拌均勻,堆放3小時,或選用6%戊唑醇懸浮種衣劑,堆放6小時,然后烘干播種。
6、什么是 小麥黑腳病?如何降低 小麥感染黑腳病的幾率?其實小麥黑腳病可以理解為傳染病,那么如何減少小麥感染黑腳病呢?只有在小麥很小的時候,才需要小心施肥對水土的力度,防止黑腳病。1 小麥什么是黑腳?小麥黑腳病是生產上的毀滅性病害。小麥侵染后,分蘗減少,成穗率下降,千粒重下降。輕作物減產10%至20%,重作物減產50%以上,甚至絕收。小麥全生育期均可為害,但以苗期和苗高15厘米時最為嚴重。
病情嚴重程度受多種因素影響,連作時病情嚴重;*沙質土壤通風良好,堿性發生嚴重*土壤嚴重缺肥;春季多雨,土壤濕度大有利于發病。小麥一旦發病就噴灑藥物,效果很差。防治小麥黑腳病最好的方法是小麥播種前用化學藥劑播種,經濟有效,操作方便。病理原因不能只從小麥 leaf來判斷。幾種疾病可以感染小麥的根部。這些常見的病害有全腐病、根腐病、紋枯病,會使小麥變黃死亡。
7、青稞白粉病用什么 農藥?大麥白粉病可噴15%三唑酮、25%丙環唑、12.5%烯唑醇。烯唑醇又名蘇,是一種三唑類殺菌劑,它是一種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的廣譜殺菌劑。抑制真菌麥角固醇生物合成中的14-去甲基化,作用于真菌細胞膜,從而起到殺菌作用,烯唑醇的特性及應用特點:屬于三唑類殺菌劑,抑制真菌麥角固醇生物合成中的14-去甲基化,引起麥角固醇缺乏,導致真菌細胞膜異常,最終真菌死亡,持續時間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