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該病引起小麥發黃。主要病害為小麥根腐病、小麥紋枯病和小麥全蝕病。由于過量的水和嚴重的煙霧,這種疾病造成了嚴重的損害。2.蟲害原因小麥黃化,主要是苗期蚜蟲、紅蜘蛛引起的小麥葉組織營養導致葉片黃化,心葉起皺,地下害蟲也會引起葉片黃化。你好!品種:鹽都區種植的小麥品種中,鄭麥9023、揚輻麥2號、寧麥7號、寧麥9號相對抗病,調查病田種植的品種均為揚麥系列感病品種。
目前發病麥田近期可施適量氮肥,促進病苗快速恢復。為避免一次性施肥造成的植株基部節間快速伸長倒伏,可分兩次施入,每次每畝施尿素4-5公斤,第二次每畝施尿素5-8公斤。禾谷粘菌的侵染小麥根系需要一定的水分,通過調節內外溝系統,降低田間濕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病害。
5、 小麥紋枯病什么時候防治效果最佳,常用藥哪種效果好?交替使用井岡霉素、烯唑醇、己唑醇、丙環唑、百菌清、戊唑醇、三唑酮、苯醚甲環唑可防治水稻紋枯病。同時建議添加蕓苔素和微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和生長能力。因為農藥企業生產工藝、含量和隱藏成分,請根據病情到當地經銷商處尋求理想的農藥和更好的解決方案。
6、 小麥紋枯病怎么防治1、小麥紋枯病的發生與危害小麥紋枯病是一種主要通過土壤傳播的真菌病害。隨著種植制度的改革、高產品種的推廣和水肥密度的增加,危害越來越嚴重。小麥立枯絲核菌寄主范圍廣,除小麥外,還能侵染玉米、水稻、谷子、高粱等多種作物,以及狗尾草、蟋蟀、馬唐、稗草等禾本科雜草。主要以菌核或菌絲體在土壤和病殘體中越冬和越冬。核盤菌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6年,在流動的自來水中可存活6個月左右,因此土壤中的菌絲和菌核是主要的傳染源。
暖冬早播的小麥,出苗后幾天內就可造成黃苗和死苗。拔節期后,病株率明顯增加;小麥該病在抽穗期發展迅速,開花灌漿期病株率達到高峰,病斑擴大,相互聯系為花梗的典型癥狀,莖稈腐爛,使主莖和大蘗經常不抽穗,形成“死抽穗”,有的抽穗后變成白穗,很少結實。2.農業防治要抓緊改造低洼潮濕的田地,及時排除田間積水,減少作物數量。實行合理輪作,減少播種量,控制田間密度,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
7、 小麥打什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