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姜軟腳病:俗稱生姜熱,此病在小滿至夏季為高峰期。發病初期,莖葉枯萎,隨后變成鮮黃色,葉片萎縮,根部淹水。生姜莖的橫切面在靠近根部約3cm處呈淡黑色,很快有乳白色粘液流出。如果不拔掉,枯萎的莖葉過幾天就會腐爛發臭,蔓延到其他植物上。生姜軟腳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主要通過土壤水分和生姜種子傳播。所以預防一定要做好。方法是:選擇無菌土壤或種植水稻的地塊;選擇無病區的種子:防止姜根積水澇漬。生姜根部一旦發病,及時拔除病株,并用5%石灰水或50公斤高錳酸鉀對土壤進行消毒。
4、中藥材生產中經常使用的 農藥有哪些?中藥材生產中提倡利用生物學農藥防治病蟲害。但目前生產中主要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品農藥,并嚴格遵守化學合理使用原則農藥。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它們的種類、使用方法和防治對象。目前中藥材生產中經常使用的農藥辛硫磷是一種廣譜有機磷農藥,具有很強的胃毒性。常溫下穩定,高溫易分解,對光敏感,易分解失效。該藥物殘留期短,可用于防治藥用害蟲。
注意不要與堿性農藥混用,使用時避光。一般應在傍晚或陰天進行,可提高防治效果。作物收獲前5天內禁止使用。滅多威對害蟲有內吸、觸殺和熏蒸作用。見效快,持效期短,對人畜低毒,無殘毒,對天敵影響小,對魚類安全。在一般濃度下,對作物無藥害。遇堿受熱會分解一點。劑型為25%可濕性粉劑,每667m噴灑100、150g水,防治藥用植物蚜蟲、葉蟬、飛虱等害蟲。
5、中國生姜產業網上說 姜葉卷可以 農藥,不知道是那種 農藥health 姜葉如何變黃首先,及時揭膜,防止高溫導致生理性黃葉。外部空氣溫度高。小拱棚里種的生姜雖然打孔通風降溫,但不揭膜拱棚里溫度很高。地面溫度高影響姜片膨脹,影響根系吸收,影響葉片發黃。因此,提醒姜農應及時揭膜,但揭膜應盡量在陰天下午進行,避免因環境條件劇變而感染疾病。其次,揭膜后應及早預防細菌性疾病。
6、種植生姜用 農藥配比生姜生產中經常造成重大產量損失的病害主要有姜疫病、葉疫病、炭疽病等。,害蟲主要是姜蛾。姜疫病又稱腐爛病或青枯病,是生姜生產中最常見的毀滅性病害,廣泛發生于各個地區。受災地塊一般減產10%-20%,嚴重時減產50%以上,甚至停產。該病為細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地下莖或根。一般是靠近地面的地下莖先感染。肉質莖受損,初期漬水,黃褐色,無光澤。之后內部組織逐漸腐爛,只剩下皮膚。擠壓患病部位,可流出腥臭的白色米狀汁液。
7、 姜葉黃葉枯病打什么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什么時候防治效果好_百度知...姜葉水稻白葉枯病菌的防治。水稻與多菌靈,甲基硫菌靈和細菌毒素。可以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者5%細菌毒素水溶液500倍液。建議交替用藥,每7-10天噴一次,連續2-3次。嚴格控制農藥用量和濃度,不要用井水稀釋農藥。1 姜葉黃葉枯病應該用什么藥1 姜葉黃葉枯病應該用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細菌毒素等藥物防治。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溶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溶液和5%細菌毒素水溶液500倍溶液等藥物進行噴霧。
8、姜生白葉病用什么 農藥治近年來姜葉科室的疾病常見且嚴重,如不及時預防,會給生產帶來很大損失。1.疾病類型和診斷。姜葉part:姜葉疫病有四種嚴重病害。葉片受損后,首先在患病部位產生黃褐色的枯斑,然后逐漸蔓延到整個葉面,嚴重時葉片變成褐色并枯萎。患病部位常產生許多小黑點,即病原體的子囊座。被侵染的葉片首先出現黃白色橢圓形或不規則的病斑,中間灰白色,邊緣褐色,大小約2-5毫米。
干燥時,病斑開裂或穿孔,若多個病斑相連,可使葉片部分或全部干枯。感染的葉片往往從葉尖或葉緣開始出現近圓形或不規則的濕潤失綠斑,后期相互連接形成不規則大斑,嚴重時可使葉片干枯。潮濕時,病斑上長出黑色的、略粗糙的斑點,即病原體無菌毛。該病還可危害莖和葉尖,在莖和葉尖上形成短條狀病斑和小黑點,嚴重時可使葉片下垂,但仍保持綠色。最初在葉片上形成褐色斑點,然后呈紡錘形,看起來像眼睛,所以稱為眼斑病。
9、 姜葉黃用什么 農藥打health 姜葉孩子發黃怎么辦?一、及時揭膜,防止高溫導致生理性黃葉。外部空氣溫度高。小拱棚里種的生姜雖然打孔通風降溫,但不揭膜拱棚里溫度很高。地面溫度高影響姜片膨脹,影響根系吸收,影響葉片發黃。因此,提醒姜農應及時揭膜,但揭膜應盡量在陰天下午進行,避免因環境條件劇變而感染疾病。其次,揭膜后應及早預防細菌性疾病。
所以要及早預防。對于未揭膜的地塊,可在揭膜前使用s-誘變劑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同時注意應用鏈霉素和800倍中生霉素或1000倍喹啉酮預防生姜細菌性病害,此外,還要注意預防葉枯病引起的生姜黃葉。該病嚴重發生在夏季炎熱多雨的季節,或炎熱季節露水較重時,所以要做好降溫工作,在雨天后溫差較大的情況下,夜間凝露較多,要及時噴藥。